不得不说现在 Intel 的保密可真不咋地,以前酷睿的 ES 版都很少,现在则是海鲜市场铺天盖地,各种未发布的型号都一应俱全。这回咱也来吃个螃蟹,体验一下最新的 13 代酷睿。

装这台机的目的还是更新一下测试平台,之前用来测试捡来的各种垃圾的,还是多年前配的华擎 B150 搭配 i5 6600,六代酷睿的性能放到现在显得捉襟见肘,测试显卡这类时都成了低 U 高卡,搞的不同档次的卡帧数都没啥区别,CPU 成了瓶颈。

更主要的还是这平台也是在没啥升级空间了,拉满上个 i7 7700K 这种,也才蛐蛐四核八线程,实在不够看的,更别提性能还被 12 代 i3 吊打。因为老平台 Win7 等缘故,二手 CPU 价格都是传家宝级别,毫无性价比可言。

一开始实际是打算搞个 12 代 i5 这类,由于是测试鸡,倾向于还是要带核显,一方面能单独亮机图个便利性,另一方面也是考虑以后拿去二次利用也方便,随便去捡个低端板子搭配一下又是台新机。

虽说 12400F 经常低价频出,但带核显的偏偏价格坚挺,想去海鲜市场碰碰运气时,无意中发现有 JS 在卖 13 代的 QS 版本。

去查阅了一下规格,13 代 i5 比起之前是全面增加了小核数量,最低的 13400 都带 4 个小核,QS 价格在 1400 元,核显则是祖传的 UHD730。

再往上的话则是 13500,小核进一步增加到 8 个,整体频率也均提升,核显升级到 UHD770;更往上的 13600 就是继续提频。

13 代规格虽好,但闲鱼 JS 的价格不太美丽,回过头又去拼夕夕看了下,还真有商家也卖 QS,那就好办了,果园优惠券走起,叠加多多支付等乱七八糟优惠,1590 拿下 QS 版 13600,相比 13400 等于加二百多块买四个小核和更高默频,核显也高一个档次,算是值得。

JS 发货很快,隔天 CPU 便到手了,QS 版 i5 -13600 的实际代号为 Q1DF,这个顶盖型号应该是 JS 自己打标的,图个乐:

背面密密麻麻的电容和触点均一切良好:

主板的话选择了帮主家的 B660M 终结者,便宜大碗,也是看中有 3 条 M.2 槽,其中两条还是 22110 的,洋垃圾硬盘福音。

PCI-E 除了第一条 4.0 x16 外,还各提供了一条 3.0 的 x1 和开放式插槽的 x4,接驳各种东西都很方便了。

得益于现在 Intel 平台充裕的 PCI-E 通道数,主板可以做到整板全部插满无冲突。

散热器的话选了利民的 AX120R SE,别问,问就是便宜。

铭瑄现在新批次的 B660 默认出厂已经刷好支持 13 代的 BIOS 了,不过第一次开机还是直接黑屏卡了十几秒,差点以为点不亮。

系统直接撸上最新的 Win11 22H2,剩下的就没啥好说的了。

任务管理器,对大小核的显示是横着从左往右,按每一行往下数,前 12 个框框为性能大核,最后 8 个为能效小核:

CPU-Z 可以完整识别信息,QS 的 CPU 本身已经属于后期测试品,和正式版基本没啥差别了,系统里都能正常显示型号,只是检测软件带个 ES 后缀。

13600 作为 13 代 i5 里不带 K 的最高阶型号,默认单核睿频都冲到了 5GHz 大关。

步进 C0,也代表了 13600 实际也是 12 代马甲,要更高级 (贵)的 13600K/KF 及以上才是新的 13 代架构。L2 缓存之类也可以看出来,和 12 代都一模一样,还是每组小核心共享 2M L2。

13 代 6P+8E 的 i5 其实也等于 12 代 i9 屏蔽掉俩大核,对比下 12900K 的参数,缓存配置之类都一样,上代 i9 沦为这代 i5,其实这管牙膏也是很大了:

CPU-Z 测试里成绩单核 810,多核 9100,多核分和上代 i7-12700 一个水平了:

HWiNFO 正确识别代号为 Q1DF 的工程样品,PL1 功耗高达 241W,和上代 i9 一样,当然实际因为大核少俩再加降频,功耗远没有这么高。

睿频则可以最大两个 P 核同时跑到 5GHz:

R23 跑分里多核直接突破了两万分,单核也有 1900+,十分可观,多核甚至比我自己主力机的 5900X 都高一点,小核多就是牛。

比起之前用的 i5 6600,多核性能直接翻了 6 倍:

单核测试时负载基本就是在大核间轮巡,Win11 现在的调度看起来还算不错了:

7-Zip 基准测试里小核就不占优势了,这个对比里 5900X 的 12 个大核就拉出了巨大优势:

温度和功耗检测,这里用最新的 beta 版 AIDA64 v6.80.6226,这个 12 月 9 号发布的版本里修正了对铭瑄系主板的一些参数检测:

R23 多核期间,packge 功耗显示 175W 左右,温度挺凉快的,开放平台环境 15 度室温下只有 70 度:

这时候插座显示输入功率 270W,用的垃圾电源按 80% 转换率算的话,整机消耗功率在 210W 左右,这样一算外围和硬盘内存风扇之类吃个二三十瓦也差不多,基本符合检测数据:

单拷 CPU,这个压力其实挺低的,拷 10 分钟都不到 50 度,毫无压力。全核满载频率为 P 核 4.7G,E 核 3.7G:

压力小功耗也低,AIDA64 显示功耗 100W 出头,输入功率 160W:

单拷 FPU,温度和 R23 一个水平,最高 70 度:

输入功率显示 250W:

最后跑了个 3dmark 的 CPU 测试,全核 9600 分:

这个压力也挺低,全程都没超 60 度:

总的来看这 13 代的 i5 性能提升,主要还是全靠数量大幅增加的 E 核,13600 虽然架构是 12 代马甲,不过凭借着 8 个小核还是获得了可观的多核性能,对于老平台升级过来的,还是配得上一句 “十三香” 的。

功耗上因为核心的增加有所升高,但温度表现非常不错,散热要求可以说是非常友好了,70 块钱的四热管单塔就能压的稳稳的。

买这 QS 也完全是抱着吃个螃蟹的心态,本身 13 代架构没有大改,哪怕早期 ES 都不像 12 代一样 bug 一堆,玩起来要求低多了,板子要求更低。

价格其实也不友好了,QS 都挺贵,比正式版便宜的有限。普通人肯定是不推荐买测试版 CPU,遇到问题只会抓瞎,这种东西还是得抱着捡垃圾心态去玩,没问题就是血赚,翻车了咱也自认。

【缝合怪】希捷 Exos Mach.2 2X14 双磁臂硬盘小测

长久以来,机械硬盘的连续读写性能一直卡在了瓶颈难以提升,毕竟 3.5 寸的外形规格已经定死了,提升转速的话 3.5 寸的盘片吃不消对应的离心力,万转硬盘里头...

阅读全文

点评一下用过的几款杂七杂八品牌 MATX 小机箱(截至 2024 年 2 月)

这回不开箱电子垃圾了,开个文章盘点一下用过的几款 MATX 机箱。 众所周知,垃圾佬捡垃圾享受的是购买和装机过程,这么多年乱七八糟折腾过来,机子装过一...

阅读全文

入门牙膏,Intel 英特尔 Arc A380 显卡体验

大过年的闲着也是闲着,搞一张牙膏厂的入门级显卡 A380 来体验一下。网上一提到英特尔显卡就是人云亦云,我就不一样了,你买不推荐,我买我真买。 Int...

阅读全文

评论已经关闭。